子宮頸癌是全世界女性僅次於乳癌最常見的癌症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每年約有五十一萬個子宮頸癌新增病例,並有二十八萬八千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。在台灣,子宮頸癌更高居歷年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。
林芳仁理事長認為婦女子宮頸癌在國內還是排名十大癌症之內,這是不應該有的現象....。歐美國家子宮頸癌早就不是十大癌症了,婦女朋友子宮頸癌也都在0-1期就會發現,治癒的機會相當高,因為子宮頸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好治愈的。我們台灣子宮頸癌抹片檢查已經推行三十幾年了,照理說應該是防治的很好才對,為何罹患子宮頸癌死亡還是排在婦女同胞癌症的前幾名呢?是婦女朋友沒做檢查?還是抹片品質出了問題?
徐敏燕秘書長講解---子宮頸癌疫苗認知...
目前已知子宮頸癌的形成與人類乳突狀病毒(HPV) 有相當密切的關係,人類乳突狀病毒有超過200種的型別,其中最重要並與女性生殖器癌有關的HPV 有二十種以上,較常見的高危險群HPV 為第16、18型,而引起尖性濕疣的HPV則大多是第6型與第11型居多。
子宮頸癌疫苗是用病毒的一個外套所製造成的一種疫苗,目前衛生署核准的只有兩種,一、二價HPV疫苗。二、四價HPV疫苗兩種。疫苗它只有單純的一個蛋白,讓它形成一個類病毒顆粒,所以成分是相當單純的,二、四價HPV疫苗而言,主要成分為經化的非活性蛋白,衍生自第6、11、16、18型人類乳突病毒的結構。
該如何預防…?
臨床試驗建議設定9歲至26歲的女性都可以接種HPV疫苗,但是其中9歲至12歲的女童,須由家長與醫師討論後決定。
未成年之女性(18歲以下)亦須取得家長或監護人同意。
子宮頸癌疫苗需接種三劑
第一劑量:在醫師評估過,無出現以下情況,即可施打:不曾對疫苗接種產生過敏現象、沒有出血性問題、無不能在手臂上打針之特殊情況、沒有發燒、無懷孕、或懷孕計畫,以肌肉注射的方法施打。
第二劑量:在首次劑量的2個月。
第三劑量:在首次劑量的6個月。
HPV疫苗只在降低感染發生機會,無法百分之百避免感染,乃用於預防而非治療。
已懷孕的婦女,不予施打HPV疫苗。
如果已感染人類乳突病毒,仍然可以接種HPV疫苗,因為大部分的人通常不會同時受到HPV第6、11、16、18型四種病毒感染,施打HPV疫苗仍然可以預防受到其他類型病毒之感染。
子宮頸癌疫苗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:局部注射部位疼痛感、輕微腫脹、發癢及發紅現象,若出現這些副作用時,可以冷敷緩解痛感及消腫。有小於百分之五以下的人,會有全身性發燒情形。過去也曾有發生呼吸困難(支氣管痙攣)的案例,但極為少見。
故於施打HPV疫苗後,會建議留院觀察30分鐘後才離院。
不可輕忽抹片檢查
而子宮頸癌疫苗和子宮頸抹片檢查都是缺一不可,所以一定要加上子宮頸抹片檢查,才可以為子宮頸癌作最早的診斷治療及預防,所以只要曾經有過性行為的女性,都建議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及追蹤,如果女性一年內尚未接受過子宮頸抹片檢查,建議於施打HPV疫苗之前先做子宮頸抹片檢查。